文心公务员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6624|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考公路漫漫 坚持就上岸

[复制链接]

1

主题

1

帖子

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7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8-3-29 15:21:18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      说起考公,其实遗憾不少。我第一年参加省考是2015年,那时候我还没毕业,去上心哥的现场班,是班上唯一的“小鲜肉”。那时候只是觉得很新鲜,虽然也在现场班下了功夫,但因为思想上没有清晰的认知,也缺乏足够的重视,导致效果甚微。最终那一年我的省考分数是128多一点,岗位排名第8,离进面差了0.3分,而那一年我和第一的笔试分差,大概是5的样子,如果当时进面并且跟着心哥继续学习面试,我认为上岸的概率还是挺大的。
      我在那一年失败后,因为不想荒废在家里复习,就去了报社,结果导致接下来一年几乎都没有复习过,第二年的时候笔试124,但是却有幸进面,和第一名的分差达到了16分。那一年其实机会也很好,我的岗位虽然只招1个人,但是也仅有11个人报名,如果我有时间好好复习的话,肯定可以取得一个更好的分数,然后伺机在面试翻盘。虽然看似也很理想化,但概率较之之前,确实大了很多。然而事实是,我接连做了错误的选择,比如因为在报社导致我错过了复习,因为胡乱报了其他的机构导致没有得到优质的面试培训,所以那一年虽然面试拿了岗位第一…但是其实也就77分多一点,大败而归。
     然后在16年秋天,我在报社工作一年之后,毅然辞职,但是当时没有跟着心哥去学,因为行测也不行,所以17年省考前去了一个培训机构,事实证明这个又是一个败笔,虽然在培训中我的行测确实有所提升,但是申论开始烂的一塌糊涂,最终17年省考我的笔试分还不到120,惨淡出局,面试都没进。
最后就是三年历程中的最后一年,去年国考前重新跟着心哥学习,虽然国考申论成绩也很惨淡,但是最终在浙考中,我申论考了68.5分,成功进面,虽然分也不高,排名也不高,但是在40多天的面试练习后最终翻盘上岸。
     之所以说这个过程,是想借我自身的经历说一点,考公美妙的地方在于,你失败后仍然可以重头再来,然而痛苦的地方也在这里,无限的机会并不代表无限的成功,最可怕的是你曾经离胜利那么近,但却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与此擦肩而过。但是考公就是这样,或者说在生活中面对其他事情也是一样,你永远不知道摆在自己面前的这次机会,是不是最好的,错过后是不是最可惜的。
     很多看似不起眼的选择,结果都变成了未来局势的引导者,就像蝴蝶效应一样,那些后续的反应是连锁的,你没办法从头再更改过。因此在静下心来学习之前,你要先弄清楚一件事情,那就是找准方向,摆对姿态,做好选择。
     一次性上岸的人很多,但是更多的是经过几年的磨练,身经数战之后才在人群中脱颖而出。我们固然可以羡慕那些一次性就成功的人,但也不要因此轻视自己,放弃自己,甚至把一切都归咎于运气。在我看来,一次的得失可能是偶然的,但是长期努力下的结果是必然的,不能因为一次偶然的事件放弃了必然的结果,而如果缺乏坚持和努力,那么不仅没有资格去谈运气,偶然的失败也会在长此以往后变成必然。
     说完这些之后,我再来说说面对公考具体要做好什么。也就是第一个要找准方向,在我看来,心哥确实代表着申论的大方向,这点比其他机构的老师强太多,没有准确的方向,你所有的努力无异于南辕北辙。因此选择心哥之后,就要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,三心二意或者想要取众家之所长的人,最后往往会导致认知上的一个混乱。也有人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,那为什么不找最好走的那条呢?
    其次是摆对姿态,这个姿态是说,对于学习的一种态度。我们常说,狭路相逢勇者胜。其实我觉得考公也是一样,有些人可能全职在考,有些人可能一边工作一边复习,但不管是哪种,都要有对胜利的渴求,也要有战无不胜的气势,不能因为觉得自己复习时间少,自己就肯定考不上这种心态,因为复习的时间多,并不意味着学习的效率也高,两者没有必然联系,把握好身边的碎片化的时间,一样能取得好的成绩。当然有些岗位确实太忙,实在不适合复习,那就另当别论。
接着来说说选择,我上面已经用自身的例子当作教训,来表明了选择的重要。塞翁失马,焉知祸福,我总是在当时做出一些自以为正确的选择,结果往往棋差一招,导致了满盘皆输。我认为在公考路上,正确的选择确实很重要,往大了说,我们要有好的战略眼光,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,要有一个清晰地认识,特别是对于应届毕业生,接下来要怎么走,找什么样的工作,进行怎么样的备考,要有一个全盘的规划。对于某一战役而言,也就是具体的每次考试,在岗位的选择上,其实也是至关重要,但是这真的不是我能介绍经验的了。总之不要贸然决定,每一步都应深思熟虑。
     说完这个,就可以具体说行测和申论的学习细节了。我认为这两门考试,前者代表的是熟练度,后者代表的是深度和广度。所以对于行测来说,我们要把握的是,是关于每一个模块的时间的调度,以及你的熟练程度。对于每个人而言,我认为都要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,并且自己擅长的模块,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保证成功率和效率,对于自己不擅长的模块,要进行针对性的取舍,不要妄想面面俱到。比如许多人头疼的数量关系,可以挑几个自己还算应付的来的类型,比如工程问题等等,保证遇到这一类题能够迅速拿分。因为我们的目标不是做满分,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利用有限的时间,在里面将我们的得分效率最大化。
     再者就是申论了,心哥的申论棒就棒在,他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清晰牢靠的理论框架,在拓展我们广度的同时,又能保证我们学习的深度。申论最重要的是,还是对材料的分析和应用,材料读的懂,分数自然不会低。虽然就我自己而已,我很惭愧自己其实也只学到点皮毛。不过我觉得就学习的方向而言,我们主要是在每晚听课的时候,去努力加深对心哥分析材料,分析问题的印象,而不是对着具体某道题死缠烂打。看材料要有一个宏观的思维,我个人认为学习也要有,我们不仅要适时地拘泥于小节,更要有一个大局的意识。包括平时听课,记笔记的时候,我觉得这题答的什么不重要,为什么这样去答,这样去想,才是值得关注的。
     最后再来说说面试。现在面试成了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环节,因为它占的比例大,所以往往是考公战役中的转折点。这里得说一句,心哥的面试理论,包括背后的整个团队,实力都很强大,在这基础上辅以高强度、精准化地练习,才是好成绩的保障。我觉得申论如果是思考加动笔的话,面试就是思考加动嘴,两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面试的思考主要是对问题的思考,心哥的模板确实好用,但是险在模板里出不来的话,很可能会导致对变形题或者新题会感到茫然甚至手足无措。模板应该是成为答题的一种思维方式,而不是不可变形的框架。拿到面试题的时候,先看题目怎么问,再找矛盾点,这两点清晰了,大方向就不会错。我们应该是先有一个思考的方向,再去考虑怎么利用我们的模板来搭架我们答题的一个逻辑结构,而不是先想模板,再想怎么去填充它。这是我认为的,关于面试中我们应该怎么去思考的问题。
      然后是怎么动嘴。我个人认为,面试的练习大致会遇到这么几个阶段。第一是我们开口无话可说,到能依仗着模板说出内容,只是这些内容既不全面,也不简洁,这个阶段我们敢于发声了,但是必然会充斥着大量的废话以及语气词、磕绊等等。第二个阶段是我们仍然会有许多废话,但是思考问题逐渐变得全面,思考问题也更有深度,这个时候就很容易答题超时,因为我们想说的太多了,虽然往往说出口的,是另外一回事。第三个阶段是我们开始有意控制我们的语句,在保证内容全面的基础上,精简我们的语言,去掉一些可有可无的废话,来缩短我们的答题时间。第四个阶段就是在这个基础上,继续修剪我们的答题习惯,比如注重节奏上的快慢,语调上的起伏等等。这四个阶段都顺利度过后,上考场就足以傲视群雄了。但是要顺利度过这四个阶段,最基本的条件就是,开口。如果你不开口,永远不知道自己处在哪个阶段,也永远没办法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。
     同时我再说说整理的问题,我个人认为,申论也好,面试也好,我们不应该纠结于具体的哪些词汇或语句,当然好的句子必须要记,但是最重要的,还是要先学会怎么去思考问题,去看清老师们答题的逻辑。因为好的句子永远只是锦上添花,而不能雪中送炭,你学会正确的思考模式后,你的下限才有了保证。就好像武侠小说中内力练的深厚了,遇到任何高手自然无所畏惧,练习任何外家武学也自是轻而易举。
     最后的最后想说一句,考公路漫漫,坚持就上岸。我们都像是心哥巢里的雏鸟,既要心哥张嘴喂食(授课),也要我们主动抢食(学习),身强体壮了(实力),才能翱翔于天际(上岸)。谨祝每一位考生都顺利上岸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彼得镇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3月27日
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文心公务员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6225号-1

GMT+8, 2025-5-18 06:24 , Processed in 0.246994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