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笑忘歌 于 2018-7-4 19:14 编辑
以从未有过的信心,坚持到底
不知不觉,从2013年4月第一次参加公考到2018年6月的公考面试结束,已五年时间。第一次在本科应届毕业那年,号称“史上最难就业年”,各路企业纷纷被争抢,考研大军浩浩荡荡,公考更是像一座独木桥。我抱着试试的心态参加公考,最终没能进面,心想这竞争太激烈,第一次考不上很正常。 回家乡工作后,因事情多、时间紧,没把公考提上日程,后来渐渐感到所在单位并不适合自己,现在还年轻,应该多给自己一些可能,我想到了继续公考。于是2015年、2016年先后参加每次的省考、国考,结果申论总是50多分,没有一次进面,感觉申论像是“神论”,60分对我来说是一个久迈不过的槛,不禁想到用一句话鼓励自己:“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”。只是这从头越,哪里是头?怎么跨越? 2017年我算重新认识了公考,也终于揭开了申论的神秘面纱。这一切都是从《文心申论笔记》开始。 一个偶然知道文心,真的是一念之间。 记得2017年2月的一个晚上,躺床上想着接下来4月份省考复习,总也睡不着,索性用手机搜索申论怎么复习、申论高分方法等信息,反反复复很多次,突然看到《文心申论笔记》的一则介绍,文心?没听说过,有半月谈几个字,就点开看看,印入眼帘的是几幅漫画,挺有新意,“三性四准”、“苹果理论”、“政府思维”、“哲学思维”、“文章结构思维”,通过人物对话引入理论讲解,通俗易懂、一语中的,瞬间醍醐灌顶,心想这就是对的书,当即决定买了。 看笔记的过程,感觉相见恨晚,书的体系、讲述方式、理论要点都与之前看过的辅导书大不一样,观点独到、见解深刻,很多时候的讲解,像作者直接与读者对话,一点也不枯燥,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是申论,信心倍增。于是2017年4月的省考,我申论第一次破天荒地过了70分,可惜行测只有50多分,不过还是幸运地以第三名成绩进面。第一次公考进面,靠的是申论。 有了这样的学习经历,面试培训我首先想到文心老师,百度搜索找到公开课视频,听了下觉得不错,按照课上联系方式加了文心老师QQ,之前还有点不信,能跟申论笔记作者直接QQ对话,挺激动。后来了解到文心面试是网络为主,现场为辅,又想既然是面试,应该就面对面培训,犹犹豫豫了几天还是报了本省地面班。后来考试结果及次年的经历,都证明了当时没果断选择文心面试,是一个失误。这第一次公考进面,笔试分差并不大,与第一名折后相差1.085,但面试未能拉开差距,没有翻盘成功。 跟着心哥笔试班,稳扎稳打学与练。 第一次进面没考上,好不甘心,那段时间很失落,痛定思痛,重新开始,果断报了文心国考申论网络班,因为我怕下次申论不一定能再考70,决心稳扎稳打继续学。解决痛苦的一剂良方就是行动起来,很快,我找到了学习节奏,就不痛苦了。记得从2017年8月1日开始上课,授课方式是通过yy软件。刚入群就了解到严格的上课规则,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,牛人也多,要的就是这种氛围。后来听文心老师讲课,才知道他既不年轻也不老,大家都叫他心哥,上课时虽严肃,但也不失幽默。每节课都布置作业,完成后心哥给大家批改。心哥讲申论注重教我们分析材料,把材料分析透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。在跟着心哥学申论的过程中,我对怎样分析材料、把握题干,以及大作文标题、论证、过渡、对策、结尾等各环节有了更深的认识,对好词好句 有了更多积累。课上心哥不仅跟我们讲申论,也会耐心跟我们讲讲为人处世的方法,还有在机关里工作要注意的问题,受益良多。 就这样边上班边学习,强度挺大,习惯了就不累了,期待着每一次上课,感觉时间过得特快,也增强了我笔试再进面的信心。后来国考虽没考好,但自己积累了很多,为省考打下基础,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,主要是我大作文偏题,也未足够重视每一段申论材料。这里也是心哥一直强调的,每段材料都不是白给,都有其内在意义,大作文语言再好,偏题了就是低分。 我继续报了省考申论班,又学到了很多新内容,心哥的课不是一成不变,而是在与时俱进。同时又报了心哥的省考行测言语理解班,言语理解题量大、分值高,学好这部分很重要。跟着其独到的方法,我的言语理解做题速度、正确率有了很大提升。 2018年省考,我行测考了68.8分,申论70分,我觉得考得还不错,而班上同学行测、申论有很多考得更好的,2018年申论80以上的不少,所以我也进行了反思,没有每次都及时做作业,课后没有像其他更认真的同学那样再加强总结,甚至课后重写作文等。不过,这次我顺利以笔试第一进面,就是跟第二名折后分差不到0.3分,优势不明显,面试得加把劲。 文心面试班,一个绝不后悔的选择。 得知进面后,这次我毫不犹豫选择心哥的面试班。学习的方式仍然通过yy语音,每晚19:30开始,基本都在23:00以后结束,有时能上到次日凌晨,时间不短,但觉得过得真心快!心哥的面试答题思路清晰且让人眼前一亮,又易于接受,而这些方法的好,不仅是因为不一样,关键是科学、系统、灵活、接地气!整个训练过程,总结起来是一个独有,三个确保。答题思路全国独有,并做到了:一是确保题目数量。每晚练习时间长,一直持续到考前。二是确保思维开阔。题目覆盖各省各种题型,传统题为主,创新题兼顾。三是确保答题质量。练习讲解注重对思路的不断演练及灵活运用。 面试班的老师们也都各有千秋,有的皮皮的可爱又严格地鞭策大家,有的女神般温柔又不失气魄,有的温文尔雅又一针见血,有的帅气直爽又经验丰富,有的爽朗幽默又耐心细致,等等。各位老师都无一例外地认真负责,对我们的答题针对性指点,并教我们怎样活用模板,学会自由搭积木。 咱们班出来的,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真正落实,成绩都不错,同学们的喜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。很幸运地,接下来的面试,我取得了88.2分,湖北省襄阳市第一。惊喜之余,更多的是感激,第一时间跟心哥报喜。感谢心哥还有面试班各位老师们的辛勤付出,同学们的相互练题、交流鼓励、共同进步。学习时的氛围,与其说是培训班,不如说是大家庭,感谢这段经历! 练习的时候,我就想着成功守盘就行,把守盘当翻盘练,没想过考全市第一。班里同学牛人很多,我只是一般般,跟其他同学们也学到了不少。单就本次考试而言,真的很幸运刚好考得都是我熟练的题型,也得益于我们班练了大量题目。这里有几点做法供参考,其实也都是老师们强调过的。一是认真听、练、记。听好每一堂课,老师讲的认真思考和记录,课后及时完善笔记;别人答题也注意听,很多同学有很不错的答题内容,可边听边积累;自己也要积极抢麦,不一定是每道题,但每次课必须抢麦,尤其是自己的薄弱题目,得多上麦答题,别怕丢脸,有问题及时问,老师们都会耐心解答。二是及时总结回顾。学过的课、练过的题一定要及时总结并复习,考前我是把所有练过的题过了三遍,考前一天合上所有资料,再次在脑海中回顾各题型思路、注意事项,发现遗漏点及时复习。真正做好总结吸收,才能让学过的内容不白学,练过的题目不白练,才能更有利于考场上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。三是保持好心态。考试前先不想其他的,要自信,就当自己跟自己比,进步了就是胜利。记得心哥跟我们分享过一位同学的方法:“面试时要脸,考完没脸;面试时不要脸,考完才有脸。”考前我反复对自己暗示这句话,真的挺管用。答题时大部分时间眼睛望向考官,以主考官为主,其他考官也兼顾。四是流畅不偏题。面试过程中,不管所考的题是否熟悉,首先一定仔细审题,即使遇到陌生题也别慌,紧扣题干,灵活用好平时练习的思路,不要偏题。答题时声音洪亮,说话流利,有时部分内容措辞不完美,不会影响分数,只要说的是跟题目相关的,保持整体流畅度就好。 不可否认,公考上岸是天时地利人和,运气的因素会有,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,尽力准备充分,让实力的成分提升,机会来了,才能更好地把握。 在备考过程中,跟着心哥学习,一次又一次课,一天又一天地积累,当时我虽不能确信我在哪次考试会上岸,但心里很踏实,这种信心前所未有,不再像以前时不时彷徨、担忧,因为我相信,跟着心哥,坚持到底,上岸不会缺席! 以上希望对后来的同学们有所帮助。这里,也再次感谢心哥、各位老师、同学们,祝愿大家以后都越来越好!
湖北考生 笑忘歌 2018年7月2日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