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心公务员
标题:
8月22日阅读理解每日一练答案
[打印本页]
作者:
gyy123
时间:
2017-8-22 17:07
标题:
8月22日阅读理解每日一练答案
1.【答案】C。解析:文段首先介绍了作者的主张,即万事万物皆关联,随后话锋一转,用转折性关联词“不过”引出了荀子的主张,即一个整体需要分工,需要取长补短。可见,作者意在赞同荀子的主张。故本题选 C。
2.【答案】D。解析:此题是考查原因的细节判断题。由材料“睡眠不足时,大脑部分功能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”和“由于通过额外激活与记忆、注意密切相关的前额叶皮质区域来补偿缺失的功能,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以及反应时间并未受到显著影响”可知,缺觉的孩子回答难题时前额叶皮质区比回答简单题活跃,D 项正确。A、B 项在材料中未提及。睡眠不足对大脑部分功能抑制,是导致孩子简单学习失误的原因。并非面对难题时,这种抑制程度低;面对简单题,这种抑制程度高,C 项错误。故本题选 D。
3.【答案】C。解析:据提问知该题属于隐含主旨题。由材料中的关键句“得其精而忘其粗,在其内而忘其外。见其所见,不见其所不见;视其所视,而遗其所不视”可知,材料想阐述的道理是认识事物时,要去粗取精,去伪存真,由表及里,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;A、B、C 项说的道理与材料不一致,排除。故本题选C。
4.【答案】C。解析:据提问“意在”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。材料首先提出搜集证据是民事诉讼的关键这一司法原则。接着通过转折词“但”表达了当事人搜集、保存和运用证据的能力较弱这一现状,最后通过“因此”进行总结,即取证需求增大。可以发现整个材料通过前后两句的对比,表达了一种司法原则的要求和生活实际的差距,从而想要通过这种差距阐述民事诉讼中取证需求增大的原因,C 项最符合题意。A 项“主要途径”在材料中并无体现;B 项也是民事诉讼调查取证需求增大的原因,包含于 C 项之中;D 项是材料为了引出主体“调查取证”而陈述的客观事实。故本题选 C。
5.【答案】A。解析:文段首先介绍了在传统农业社会里,国际关系展开的状态。接着用“然而”这一关键词引出文段要说明的重点,即在现代人们获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,从而使人们对国际关系的认识产生了变化。故本题选 A。
欢迎光临 文心公务员 (http://wxgwy.cn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2